課程資訊
此頁課程資訊與臺大課程網為同步更新
課程基本資訊
項目 | 內容 |
課程名稱 | 東亞近代文學選讀 |
開課學期 | 110-1 |
授課對象 |
臺灣研究學程 東亞研究學分學程 |
授課教師 | 張文薰 |
課號 | TwLit 5013 |
課程辨識碼 | 145 U0190 |
班次 | |
學分 | 3 |
全/半年 | 半年 |
必/選修 | 選修 |
上課時間 | 星期五 6,7,8(13:20~16:20) |
上課地點 | 新404 |
備註 | 兼臺灣研究學程,臺灣文學領域。 |
課程大綱
項目 | 內容 |
課程概述 | 注意!!因應Covid-19疫情發展,開學前三週採遠距授課。本課程加選與進行方式亦有重大改變!!請時時注意「課程要求」說明。 本課程為帶小組討論課的文學課程。透過課前預讀、教師講解、小組討論、期末展演的進行方式,訓練選課者理解文字訊息,思考故事敘事中的身份、位置、行動與現實社會中「人」的存在意義,以及發展自我觀照議題、建立詮釋觀點的能力。 東亞的近現代是本課程文學文本所座落的時空範圍。涵蓋臺灣、中國、日本、韓國等地在內之東亞區域,在近現代史發展過程中以種種形式、力量產生彼此連關性,除了影響本地的歷史外,更對彼此現代文化之形成產生交互影響。其中臺灣原為中國領土,1895年在近代戰爭的結果下成為日本殖民地,在日本邁向近代帝國、發動戰爭的歷史進程中扮演關鍵性的角色,更在日本戰敗、冷戰秩序中,在新世界秩序中找尋自我的定位。 臺灣、日本、韓國原皆在以中國為圓心層層推延之儒教倫理圈之內,卻因為日本明治維新後的率先西洋化而改變了這樣的力學關係。 東亞世界秩序與世界觀的改變,於文學領域呈現豐富且複雜的樣貌。以近代文學最具代表性的文體「小說」而言,即可見形式語言的由文言至白話,內容層面則由教化至個人心性的發抒;主題的開拓與探討層面的深入,在中日台三地近代小說時而同調,時而產生時差或絕對差異。 台灣在脫離殖民統治後,仍因東亞的地緣政治、漢字與假名符號的親近性,與日本保有密切的連動關係。台灣出身的作家李琴峰獲得2021年期的芥川獎,其作品的設計、主題、語言,正能體現東亞文學場域的特色。本學期課程設定以「文學獎」為主題設計單元。希望引領修課者在面對當代文學•文化議題時,能因為對於歷史縱深與東亞區域的連帶性有一定認識,而產生更為豐富與活潑的觀看與思考。 |
課程目標 | 注意!!因應Covid-19疫情發展,開學前三週採遠距授課。本課程加選與進行方式亦有重大改變!!請時時注意「課程要求」說明。 本課程進度依照時代順序排列,希望能拓展選課者從競爭機制與文化資本的思考,留心文學創作從來不是作家自己的天才可及之事,而是心性與環境互動的結晶。希望學生在單向、線性時間發展的思路外,對於中心與周邊、主流與異端、收編與排除的倫理關係有更具共時性的留心。課程前必繳交預讀心得,以訓練寫作與統整能力。討論課程以訓練表達、溝通技巧。期末展演以分組報告方式進行,訓練學生在遠距通訊時代的小組合作溝通技能,以及透過非同步方式傳達訊息的方法。 |
課程要求 | 〇、9月24日、10月01日、10月08日以視訊方式進行。會議室連結將於13:40關閉進入,請注意到課時間。 10/8 視訊會議室連結:https://ntugitl.webex.com/ntugitl-tc/j.php?MTID=m4ea76f1979df7a65a541d511659d301e 一、選課方式(無論是否已選上,皆須遵循以下要求始得選課) 1.9月24、10月1日上課時簽到。簽到方式:在老師宣布開始後,於留言區留下 「系級+學號+姓名」 2.於9月29日23:59前繳交選課預讀報告二篇。 (1)谷崎潤一郎《痴人之愛》或三島由紀夫《金閣寺》或東山彰良《流》三擇一。約1000字,包括內容摘要400字與心得感想600字。教材請自行找尋。 (2)芥川龍之介〈竹藪中〉。約500字,包括內容摘要200字+心得感想300字。教材請見大綱內容10月1日之檔案。 3.預讀心得撰寫方式:不得抄襲,首重原創性,文筆不佳亦無妨,重點在於面對自我、面對他人創作的真摯。內容摘要、心得感想之格式範例,請見大綱內容9月24日之檔案。 4.達成二週簽到、二篇預讀心得者,已選上者即進入選課名單,初選未選上者可獲得授權碼(由TA寄送至信箱)。唯本學期上課人數上限為50人,選課人數超過時,將以台灣研究學程學生、大四、大三、大二、大一為順篩選。 ◎預讀心得繳交方式,兩者缺一不可: 1.請在google表單填寫 第一篇連結(三選一):https://reurl.cc/dx0bGg 第二篇連結(竹藪中):https://reurl.cc/Xl6re7 2.以及將心得以pdf 或 word檔案類型,寄到助教的信箱(記得註明學號及姓名) 廖紹凱 d06145004@ntu.edu.tw 阮芳郁 r07145008@ntu.edu.tw 汪卉婕 r07145011@ntu.edu.tw 二、課程要求 1.每週須於課前讀完當週文本,並在每週三中午12:00前至「作業區」繳交預讀心得。 2.每週須參與第八節討論課。 3.課堂中須使用筆記型電腦做課程筆記,或上網查詢與課程相關資料者,需事先向助教登記。未登記者,禁止在教室使用筆電或手機、平板。 4.參加期末展演 三、平時成績原則 課堂出席、討論課、預讀作業,三者合佔學期總成績35%(如遇疫情爆發將調整) 缺席或遲交以累計方式扣學期總成績分數, 第一次扣一分、第二次扣三分、第三次扣五分, 第四次則該項學期總成績零分。 |
參考書目 | 大貫惠美子《被扭曲的櫻花》 大野敏明《切腹的日本史》。2016。台北:遠足 森鷗外著、鄭清茂譯《魚玄機》。2019,台北:聯經 前田愛著、張文薰譯《花街、廢園、烏托邦:都市空間中的日本文學》。2019,台北:商務 印書館 |
指定閱讀 | 山田詠美《賢者之愛》 萬城目學《悟淨出立》 太宰治〈惜別〉 久世番子《文青的第一堂日本文學課》。2018,台北:遠足文化 陸續增補 |
課程進度
週次 | 日期 | 單元主題 |
第1週 | 09/24 | 課程說明 |
第2週 | 10/01 | 芥川龍之介〈竹藪中〉 |
第3週 | 10/08 | 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孃〉 |
第4週 | 10/15 | 科技部人社中心「研文行遠論壇:谷川雁與三島與全共鬥」(未定)直播演講 |
第5週 | 10/22 | 谷崎潤一郎《痴人之愛》 |
第6週 | 10/29 | 中島敦〈山月記〉 |
第7週 | 11/05 | 龍瑛宗〈植有木瓜樹的小鎮〉 |
第8週 | 11/12 | 期中考週 太宰治〈跑吧!美羅斯〉 |
第9週 | 11/19 | 三島由紀夫《金閣寺》 |
第10週 | 11/26 | 村上春樹《聽風的歌》 |
第11週 | 12/03 | 李琴峰〈倒數五秒月牙〉 |
第12週 | 12/10 | 期末報告一 大江健三郎〈死者的招待〉 |
第13週 | 12/17 | 期末報告二 東山彰良《流》 |
第14週 | 12/24 | 期末報告三 谷崎潤一郎《痴人之愛》 |
第15週 | 12/31 | 年假放假 |
第16週 | 01/07 | 期末考試 |
第17週 | 01/14 | 課程檢討與討論 |
第18週 | 01/21 | 課程檢討與討論 |
成績評量方式
編號 | 項目 | 百分比 | 說明 |
1 | 課堂與討論課表現 | 35% | |
2 | 分組報告 | 35% | |
3 | 期末考試 | 30% |
面談時間
編號 | 星期 | 開始時間 | 結束時間 |
1 | 5 | 08:00 | 10:00 |
備註 | 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