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資訊

課程基本資訊

項目 內容
課程名稱 數位人文概論
開課學期 109-2
授課對象 圖書資訊學系
圖書資訊學研究所
授課教師 陳光華
課號 LIS 5085
課程辨識碼 126 U1490
班次
學分 3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四 2,3,4(9:10~12:10)
上課地點
備註 上課教室:計中212教室。U選課程,學士班與碩士班學生均可修習。與唐牧群、蔡天怡、闕河嘉合授

 

課程大綱

項目 內容
課程概述 數位人文的定義為借助數位科技進行的人文學與社會科學研究。當推廣數位人文教育時,數位人文的教學就被解構為教導學生學習人文學與社會科學資料數據的輸入、保存、分析、解釋與輸出的數位人文方法。   本課程是為了教授人文學院、法學院及社會科學院的學生,認識數位人文的概念、方法,學習人文學研究各種資訊處理及分析方法與工具。
課程目標 1. 認知數位典藏以及數位人文的內涵 2. 了解數位科技在人文上的應用方式,蒐集所需之資源 3. 應用數位及資訊工具進行資源的數位化、分類、分析。 4. 使用適當的視覺化工具,展現文本分析的成果 5. 解讀處理分析後數據與視覺展示數據的意義
課程要求 積極參與課堂討論及期中期末報告呈現 1. 平時成績20% 平時成績由出席、上課態度與每堂上課小作業的完成度為評分標準,佔整體課程成績的20%。 2. 期中報告30% 期中報告是期末專題的發想與準備,學生在助教帶領下討論、蒐集人文資訊,奠定期末發表的基礎,著手製作數位人文專題。 3. 期末報告50% 期末報告與專題成果發表佔總成績的50%,呈現課堂所學,同學選擇感興趣的數位人文主題,向全班報告本門課的研究結果,並繳交紙本報告。
參考書目 1. Borgatti, S. P., Everett, M. G., & Johnson, J. C. (2013). Analyzing social networks. SAGE Publications Limited. 2. Drucker, J., Kim, D., Salehian, I. (2013). Introduction to Digital Humanities: concept, method, and tutorials for student and instructors. 網頁版: http://dh101.humanities.ucla.edu/ 3. Easley, D. & Kleinberg, J. (2010). Networks, Crowds, and Markets: Reasoning About a Highly Connected World. U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4. Few, S. (2009). Now you see it: Simple visualization techniques for quantitative analysis. Oakland, CA: Analytics Press. 5. Han, J., Kamber, M. (2001) Data Mining: concept and techniques. CA: Academic Press. 6. Hartsell-Gundy, A., Braunstein, L., & Golomb, L. (Ed.)(2015) Digital Humanities in the Library: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or Subject Specialists. USA: ACRL. 7. Schreibman, S., Siemens, R. G., & Unsworth, J. (2004). A companion to digital humanities. Malden, MA: Blackwell Pub. (網頁版:http://www.digitalhumanities.org/companion/) 8. Spence, R. (2007). 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 Design for Interaction (2nd ed.). New York: Prentice Hall. 9. Terras, M., Nyhan, J., & Vanhoutte,E.(Ed.)(2014) Defining digital humanities : a reader. England: Routledge. 10. 項潔編(2011)。數位人文研究叢書(1-5冊)。台北市:臺大出版中心。 11. 科技部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發展司- 數位人文專題電子書 https://web.most.gov.tw/hssnq/ebook28/mobile/index.html 歷年課程網頁 http://dh.lis.ntu.edu.tw/index.html
指定閱讀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2/25 數位人文導論 授課教師:陳光華老師、唐牧群老師、闕河嘉老師、蔡天怡老師 概念性地介紹數位人文領域的發展、實務與案例。
第2週 3/4 數位資源的建構與整理 授課教師:陳光華老師 以人文領域的資訊為範例,說明資料蒐集的各種方式,教導建構數位文本的各式方法、技術,並簡介可用之技術。讓學生了解現有數位材料如何建構成研究議題。
第3週 3/11 語料庫文本分析方法 授課教師:闕河嘉老師 由語料庫分析方法(Corpus Analysis)的起源、理論、應用方法與實例為主體,介紹多種現行語料庫分析工具。在實務操作上將提供文本全集素材,教導學生庫博的應用案例,並帶領學生實際操作與練習。
第4週 3/18 數位文本分析 授課教師:闕河嘉老師 認識文本分析與論述分析的起源、理論與應用方法,尤其著重於應用方法與案例並結合社會脈絡之剖析。
第5週 3/25 語料庫文本分析實作 授課教師:闕河嘉老師 將承接資料蒐集與截取課程的訓練,結合語料庫分析與工具(如庫博),要求學生於課堂時間中思考一個研究問題,實際搜集並分析資料後提出初步的分析結果說明。
第6週 4/1 溫書假,本週不上課
第7週 4/8 [演講]數位人文工具 講者:洪一梅博士(臺灣大學數位人文研究中心)
第8週 4/15 數位人文專題製作 參與教師:陳光華老師、唐牧群老師、闕河嘉老師、蔡天怡老師 各組專題之初步構思呈現,各組需報告期末報告之大略方向
第9週 4/22 網絡分析介紹 授課教師:唐牧群老師 使學生認識網絡分析(Network Analysis)的意義與網絡資料的處理及應用。一方面說明網路分析的內涵、範疇與實用情形,另外也教導學生識別網絡資料,並了解網絡內節點之間的相互關係以及網絡分析在不同領域的使用情形。
第10週 4/29 網絡分析實作 授課教師:唐牧群老師 應用網絡分析軟體,如:UCINET, Gephi。選擇人文學不同領域的實例,以書目計量、社會資本、數位人文等角度分析,瞭解不同個案的實質內涵。
第11週 5/6 網絡分析實作及演練 授課教師:唐牧群老師 應用網絡分析軟體,如:UCINET, Gephi。選擇人文學不同領域的實例,以書目計量、社會資本、數位人文等角度分析,瞭解不同個案的實質內涵。
第12週 5/13 文本資料視覺化 授課教師:蔡天怡老師 介紹視覺化分析理論,包含資料探勘、預測分析、趨勢彰顯等議題。並討論現有的視覺化工具、技術與文本資料視覺化的應用案例,讓學生瞭解資料視覺化的功能與成果。
第13週 5/20 資訊視覺化整合呈現 授課教師:蔡天怡老師 綜合資訊視覺化,利用數位工具處理人文學科的資訊以利傳播,實習內容如:Tableau public, PlotDB, & Infographics等視覺化工具應用。
第14週 5/27 [GIS之應用] GIS Lab using QGIS 授課老師:杜承軒先生
第15週 6/3 小組期末報告討論 參與教師:陳光華老師、唐牧群老師、闕河嘉老師、蔡天怡老師
第16週 6/10 小組期末報告討論 參與教師:陳光華老師、唐牧群老師、闕河嘉老師、蔡天怡老師
第17週 6/17 數位人文專題成果發表

 

成績評量方式

編號 項目 百分比 說明
1 平時 20% 平時成績由出席、上課態度與每堂上課小作業的完成度為評分標準,佔整體課程成績的20%
2 期中報告 30% 期中報告是期末專題的發想與準備,學生在助教帶領下討論、蒐集人文資訊,奠定期末發表的基礎,著手製作數位人文專題
3 期末報告 50% 期末報告與專題成果發表佔總成績的50%,呈現課堂所學,同學選擇感興趣的數位人文主題,向全班報告本門課的研究結果,並繳交紙本報告

 

面談時間

備註